摘要

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深化,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、促进其健康老龄化成为重要课题。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与环境互动对认知的塑造作用,为健康传播研究带来新视角。本文从老年人健康传播现状出发,结合具身认知理论剖析当前困境,进而提出相应传播策略,旨在借助具身认知理论优化健康传播实践,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,助力其实现健康老龄化。

关键词

具身认知理论;老年人;健康传播;健康素养

一、引言

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,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 2.64 亿,占总人口的 18.70%,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。健康素养作为衡量个体健康水平的关键指标,对老年人预防疾病、提高生活质量意义重大。相关研究显示,我国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仅为 11.46%,远低于平均水平,提升空间巨大。

健康传播在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通过传播健康知识与理念,可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、掌握健康技能,进而改善健康行为。然而,当前老年人健康传播效果不佳,存在诸多问题。具身认知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。该理论突破传统认知主义局限,关注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积极作用,强调身体体验、感知与环境交互对认知的影响。将具身认知理论应用于老年人健康传播,有望优化传播策略,提高传播效果,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。

二、理论基础:具身认知理论概述

2.1 具身认知理论的内涵

具身认知理论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,是对传统认知主义的反思与超越。传统认知主义将认知视为大脑的独立功能,如同计算机信息处理般,信息输入大脑后经抽象符号加工产生认知与行为。而具身认知理论认为,认知并非仅发生在大脑中,身体的物理属性、感知运动系统以及与环境的实时交互均深刻影响认知过程。身体不仅是认知的载体,更是认知的参与者与塑造者。例如,当人们做出微笑动作时,即使没有积极情绪引发,也可能因面部肌肉活动向大脑传递信号,从而产生愉悦感,这体现了身体动作对情绪认知的影响。

2.2 具身认知理论的发展脉络

具身认知理论的发展可追溯至哲学领域。梅洛 - 庞蒂的现象学哲学为其奠定了基础,他强调身体在感知世界中的首要地位,认为身体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媒介,我们通过身体感知世界并形成对世界的认知。在心理学领域,具身认知理论逐渐得到实证研究支持。拉考夫和约翰逊在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》中指出,人类的概念系统基于身体经验构建,隐喻是将身体经验映射到抽象概念的重要方式。如 “时间就是金钱” 这一隐喻,源于人们在生活中对时间和金钱类似的珍视与使用体验。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,具身认知理论不断完善,涵盖了认知心理学、神经科学、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研究成果,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,包括教育、人机交互、市场营销等,为诸多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带来新的变革。

2.3 具身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

具身认知理论包含多个重要观点。首先是身体体验塑造认知,个体通过身体的感觉、运动等体验获取信息并构建认知,如婴儿通过触摸、抓握等动作认识物体的形状、质地等属性。其次,认知与身体的感知运动系统紧密相连,大脑的认知过程依赖于感知运动系统的运作,研究表明,当人们想象手部动作时,大脑中负责手部运动的区域也会被激活。再者,身体与环境的交互在认知中起关键作用,个体在特定环境中与环境相互作用,不断调整认知与行为,例如在陌生环境中,人们通过观察周围环境、与他人交流等方式获取信息,从而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并指导自身行动。

三、老年人健康传播现状及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问题剖析

3.1 老年人健康传播现状

3.1.1 传播内容与方式

当前,老年人健康传播内容涵盖疾病预防、养生保健、康复护理等多个方面。传播方式多样,包括传统媒体如电视、广播、报纸开设的健康栏目,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、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健康科普文章、视频,以及社区组织的健康讲座、义诊活动等。例如,一些电视台的健康养生节目邀请医学专家讲解疾病防治知识,深受老年人喜爱;微信上也有众多专注于老年人健康的公众号,每天推送各类健康资讯。

3.1.2 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及传播效果

尽管有丰富的健康传播活动,但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仍较低。在健康知识知晓方面,对一些常见疾病的病因、症状、预防措施等了解不足;在健康行为形成上,部分老年人存在不良生活习惯,如高盐高脂饮食、缺乏运动等,难以将所学健康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。从传播效果看,存在信息理解偏差、记忆不深刻、行为改变困难等问题。如部分老年人虽观看了健康讲座,但对复杂的医学术语理解困难,无法准确掌握关键信息;一些健康科普视频制作过于注重形式,内容缺乏针对性,难以引起老年人共鸣,导致传播效果不佳。

3.2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问题剖析

3.2.1 传播内容缺乏具身性体验

现有健康传播内容多以文字、图片或专家讲解的抽象知识为主,缺乏与老年人身体实际体验的结合。例如在讲解高血压防治知识时,仅介绍高血压的定义、危害及药物治疗方法,未引导老年人通过测量血压、感受血压变化时身体的不适等亲身体验来理解疾病。这种缺乏具身性体验的传播内容,难以让老年人形成深刻认知,不利于其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健康观念与行为。

3.2.2 传播方式与老年人身体感知特点不匹配

老年人身体感知能力下降,如视力、听力减退,反应速度变慢等。而当前部分健康传播方式未充分考虑这些特点。例如,一些健康科普视频画面色彩鲜艳但文字过小、语速过快,老年人难以看清文字内容和听清讲解;社区健康讲座中,演讲者语言表述过于专业、抽象,缺乏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辅助,不符合老年人通过多种感官获取信息的身体感知特点,导致信息接收效果不佳。

3.2.3 传播环境缺乏具身互动性

健康传播活动多在单向传播环境中进行,如电视节目、网络文章等,老年人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状态,缺乏与传播者及其他受众的身体互动。在社区健康讲座中,虽有现场交流环节,但互动形式单一,缺乏基于身体体验的互动活动。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互动对认知的促进作用,这种缺乏具身互动性的传播环境,限制了老年人对健康信息的深度理解与吸收,不利于提升传播效果。

四、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老年人健康传播策略

4.1 设计具身性传播内容

4.1.1 结合身体体验讲解健康知识

在制作健康传播内容时,应融入老年人的身体体验。例如,在讲解糖尿病饮食控制知识时,可设计让老年人亲自称量食物重量、感受不同食物升糖后身体的变化(如饥饿感、疲劳感等)等体验环节。通过这些身体体验,使抽象的健康知识变得具体可感,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理解糖尿病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及方法,从而更易将其转化为日常饮食行为。

4.1.2 运用具身隐喻解释健康概念

具身隐喻能将抽象健康概念与身体经验联系起来,增强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记忆。如用 “血管如同自来水管,垃圾堆积会堵塞,血液垃圾多了血管也会堵塞引发疾病” 这一具身隐喻解释血管堵塞的原理。这种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,基于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对自来水管的熟悉经验,使复杂的医学概念更易被理解和接受,有助于老年人构建对健康问题的认知框架。

4.2 优化传播方式以适应老年人身体感知

4.2.1 调整传播媒介呈现形式

针对老年人视力、听力等身体感知特点,优化传播媒介呈现形式。在制作健康科普视频时,增大文字字号、调整文字颜色与背景对比度,方便老年人观看;控制讲解语速,适当增加停顿,并配以简洁明了的动画、图表辅助说明。对于广播类健康节目,采用亲切、缓慢的语调,多运用生活实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健康知识。例如,某健康科普公众号在推送文章时,不仅采用大号字体排版,还为重要内容添加语音朗读功能,方便视力不佳的老年人收听,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。

4.2.2 利用多感官刺激强化传播效果

充分调动老年人的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健康传播。在社区健康讲座中,演讲者除了语言讲解,还可结合实物展示、模型演示等方式。如讲解关节保健知识时,通过展示关节模型,让老年人亲自触摸、转动模型关节,感受正常关节与病变关节的差异,同时配合图片、视频展示关节疾病的成因与预防方法。通过多感官刺激,丰富老年人对健康信息的感知,增强信息记忆与理解,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。

4.3 构建具身互动传播环境

4.3.1 开展线下具身互动活动

社区、医疗机构等可组织丰富多样的线下具身互动健康活动。例如举办健康运动体验活动,让老年人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参与太极拳、八段锦等适合他们的运动,亲身感受运动对身体的积极影响,并在运动过程中讲解运动与健康的关系、运动注意事项等知识。开展健康烹饪工作坊,让老年人亲手制作健康美食,在实践中学习营养搭配、低盐低糖烹饪技巧等。通过这些线下具身互动活动,增强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体验与理解,同时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,营造良好的健康传播氛围。

4.3.2 增强线上传播平台互动性

利用互联网技术,打造具有互动性的线上健康传播平台。在健康科普视频平台设置互动弹幕、评论区,鼓励老年人分享自己的健康经验、疑问与感受,传播者及时回复解答。开发健康知识互动小游戏,如 “健康知识连连看”“疾病防治大闯关” 等,让老年人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健康知识。例如,某健康类 APP 推出 “健康打卡挑战” 活动,老年人每天在 APP 上记录自己的健康行为(如运动步数、饮食情况等),与其他用户互相监督、鼓励,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养成氛围,通过线上互动增强老年人对健康传播的参与感与积极性。

五、结语

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关键环节,而健康传播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具身认知理论为老年人健康传播提供了全新视角与方法,通过设计具身性传播内容、优化传播方式以适应老年人身体感知特点、构建具身互动传播环境等策略,能够增强健康传播的效果,促进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理解、记忆与应用,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。在未来的研究与实践中,应进一步深入探索具身认知理论在老年人健康传播中的应用,结合新媒体技术、大数据分析等手段,精准把握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与身体感知特点,不断创新健康传播策略,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、有效的健康传播服务,助力他们实现健康、幸福的晚年生活。